九游体育官方网站_中国冰壶队世锦赛首战告捷 新秀组合力克卫冕冠军
北京时间3月15日晚,2025年世界冰壶锦标赛在瑞士巴塞尔拉开帷幕,中国冰壶队迎来开门红,由年轻选手王雪婷和李昊领衔的混双组合以8比6击败上届冠军瑞典队,为中国队在本届赛事中取得关键首胜,这场历时2小时40分钟的鏖战,不仅展现了新生代运动员的战术素养,也为中国冰壶冲击奖牌注入强心剂。
新阵容亮相 战术革新引关注
本次世锦赛是中国冰壶队重组后的首次国际大赛,教练组大胆启用“95后”组合王雪婷(25岁)与李昊(23岁),两人虽搭档仅一年,却在去年亚洲锦标赛中包揽混双、四人赛双冠,面对经验丰富的瑞典名将埃里克森与约翰松,中国队首局便以精准的“双飞击打”清空对手占位壶,拿下2分先机。
“我们研究了对手过去20场比赛的录像,”王雪婷赛后透露,“他们的弱点在第三局和第七局防守转换,我们针对性设计了边区进攻战术。”这一策略在比赛中收效显著:第七局中国队利用后手优势连续打出3记“打甩”,一举将比分拉开至6比3。
关键局鏖战 心理素质成胜负手
比赛转折点出现在第八局,瑞典队凭借一记难度极高的“传击”扳回2分,将比分追至5比6,第九局中,李昊的最后一投面临巨大压力——瑞典队在大本营中心形成3壶包围,现场解说惊叹:“这需要毫米级的线路控制!”李昊以“轻磕进营”完成逆转,中国队再夺1分。
“最后一投前,我听到观众席有人用中文喊‘稳住’,”李昊回忆道,“那一刻反而彻底冷静了。”心理学专家指出,中国队在关键分处理上进步显著,数据显示,本场中国队成功率87.2%,远超上届世锦赛平均79.5%的水平。
科技赋能训练 中国冰壶加速崛起
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队此次配备了自主研发的“冰壶轨迹AI分析系统”,通过实时捕捉投壶转速、冰面摩擦系数等数据,教练组可即时调整战术,国际冰壶联合会技术官员马克·威廉姆斯评价:“中国队的科技应用已走在世界前列,这或许将改变传统训练模式。”
中国冰壶协会推行的“南北联动”计划初见成效,王雪婷来自黑龙江传统体校,而李昊则出自广东商业俱乐部体系,两种培养模式的融合,使队伍兼具稳定性与创新性,据透露,国内注册冰壶运动员已从2018年的不足200人增至目前超1500人。
国际冰坛格局生变 老牌强队遇挑战
本届世锦赛首日冷门频出,除瑞典队失利外,加拿大男队加时不敌意大利,韩国女队爆冷击败苏格兰,分析认为,随着各国加大青训投入,冰壶运动“多极化”趋势加剧,国际奥委会委员安娜·塞格尔表示:“2026年米兰冬奥会可能会见证更多新兴力量的突破。”
中国队的下一场比赛将于17日对阵东道主瑞士队,瑞士队主帅乌尔里希·施耐德坦言:“中国队的速度控制和线路选择令人印象深刻,我们必须重新评估战术。”
全民冰雪热助推项目发展
这场胜利在国内引发热议,央视直播收视率达1.2%,较去年小组赛增长3倍,北京朝阳区某冰壶俱乐部经理表示:“今天接到30多个咨询电话,家长最关心孩子几岁能开始专业训练。”随着“北冰南展”战略推进,上海、成都等地新建的6座专业冰壶馆将于年内投入使用。
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琰指出:“冰壶正从‘冷门项目’向‘潜力项目’转型,下一步将重点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,计划在2026年前建成百所冰壶特色学校。”
(完)